案例一
乐乐2岁了,还不会说话,爸爸妈妈也不会叫;爸爸妈妈妈觉得乐乐 最 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每天不停的叠高积木然后推到再叠高反反复复的这样玩,不知厌倦可以1、2个小时这样玩;
对 一 切 圆的能转动的东西都感兴趣,可以站在空调机的室外机前看风扇的转动很久,只要家里的洗衣机一转动他就会跑到洗衣机前看滚筒的转动;
另外爸爸妈妈觉得乐乐很少和他们有眼神的接触,很少看爸爸妈妈;
在幼儿园里其他小孩子玩球的时候,他蹲在角落里一声不吱,他不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时候会有小朋友主动的拉乐乐和他们一起玩,不一会儿乐乐就会跑开自己到没人的地方独自玩耍;而且他对别人叫他的名字基本上也是没有应答的。
案例二
欢欢5岁了,会背三字经,唐诗背得很顺,可是生活中用的叫“爸爸、妈妈、我要喝水,穿鞋鞋出去玩玩”,这些很简单,一般小孩子二岁左右就该会讲的,他却不会;
他常常出现鹦鹉学舌,例如:“你要吃几颗糖?”“几颗糖?”他就随着说后面那几个音给你听,没有回答你的问题;
还有很可能今天他做了一件事,你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可以的等等,他就在明天把那段话背出来给你听,他会把过去的语言背下来,然后象播录音带一样再放出来给你听;
玩小汽车就是车子在那边走,他是趴下来看轮子转,或是三轮车不骑,把它倒过开来玩轮子,让它转;
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可以看自己的小手1个小时,每天只要空了没事就这样坐着看手;从来都不会向小朋友炫耀他的东西(比如爸爸新给他买的玩具汽车,妈妈给他买的新衣服等);
在幼儿园小朋友上游戏课他从来都不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小朋友在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他就一个人在角落里玩小汽车。
案例三
洋洋8岁了,他讲话还是分不清“你、我、他”,明明一个他很喜欢的玩具,他手伸过来跟你说:“给你、给你,”这个意思其实我们都明白他要讲的是:“给我、给我”;
那一些表面上很简单的对应,“你叫什么名字?你今年几岁?喜不喜欢上学?”这些他可以跟你回答得很好,你问他什么名字的时候,他连家里的所有人的名字都背给你听。
可是如果你仔细地问他“有没有好朋友?好朋友叫什么?好朋友玩什么?你们一起玩什么?”的时候,他就常常顾左右而言他;
他很喜欢收集福寿螺,他每天放学就走到田里去,到水沟里捡福寿螺。带回家,在院子里,把它们从大到小排成一列,每天就这样玩,妈妈很苦恼,看他排完了,就把它拿去丢掉,他又去捡,每天就玩这个,就可以消磨所有下课后的时间;
另外他的生活有固定的习惯,像睡觉就睡那个固定的地方,或是盖那条被子,一 定要那个枕头,他才要睡,出去走路到超市,一 定 要走这条路,别的路绕个弯都不行,总是好像有一些固定的东西不做,他就没办法进行下一步;
他没有好朋友,还是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对别人没有同理心,不知道别人的感受也不知道别人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