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干预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时,出发点是好的,却因方法不当,反而让孩子更抵触表达,耽误干预效果。以下 3 个常见错误,家长一 定要避开。
第 一个错误:“逼孩子说话,不说就批评”。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不说话,会着急地说 “你怎么又不说?快说‘妈妈’!不说就不给你玩具”,这种强迫式要求会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把 “说话” 和 “批评、焦虑” 联系在一起,反而更不愿意开口。正确的做法是 “多鼓励,少指责”,哪怕孩子只发出一个音节,比如 “妈”,也及时表扬:“哇,宝宝会说‘妈’啦,真厉害!再试试说‘妈妈’”。
第二个错误:“替孩子表达,剥夺说话机会”。家长太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立刻满足:“你想要水杯,妈妈给你拿”“你想玩滑梯,我们现在就去”。长期下来,孩子会觉得 “不用说话也能得到想要的”,失去表达的动力。正确的做法是 “故意慢半拍”,比如孩子指着水杯,家长说 “你想要什么呀?是要水杯吗?我们说‘要水杯’,妈妈就给你拿”,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需求。
第三个错误:“只关注‘说’,忽略‘理解’”。有些家长只在意孩子 “会不会说”,却没意识到:语言理解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若孩子无法理解 “把球拿给妈妈”“坐在椅子上” 等简单指令,就算学会几个词汇,也无法灵活运用。正确的做法是 “先练理解,再练表达”,比如通过 “指认物品”(“把苹果指给妈妈看”)、“执行指令”(“把积木放进盒子里”)锻炼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再逐步引导表达。
干预语言发育迟缓是一个长期过程,家长的耐心和正确方法,比任何 “捷径” 都重要。避开错误,用科学的方式陪伴孩子,才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慢慢进步。